其實用 foobar2000 就可以產生單一頻率的訊號,
而且聲音更乾淨
認識單一頻率的音色特性,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接下來就是要能夠在所聽的音樂中,
把這些頻率的音色、特性一一分離出來、分辨出來,
這樣對聲音的認識會有很大的幫助。
熟悉了以後,以後我們聽到任何的聲音,
馬上就可以知道這個聲音大概是在多高的頻率,
為什麼某個系統聽起來會刺耳,
究竟我聽到的刺耳的聲音是中頻,還是高頻?
都可以很清楚的了解,不會有任何的疑惑。
為什麼說 foobar2000 產生的聲音更乾淨呢?
因為 foobar2000 產生的是無壓縮的 PCM,
單一純音會非常乾淨。網站上放的 mp3 有壓縮過,
所以在一個關鍵頻帶裡面,純音的周圍會產生白色噪音,
噪音的音量大小視壓縮率而定。
網站上 mp3 的 12KHz 頻譜
32bit PCM 的 12KHz 頻譜
心理聲學模型的理論上,由於遮蔽效應的作用,
頻帶內突出的純音會遮蔽在它周圍的噪音,
我們會聽不到這些噪音,但是如果壓縮率太高導致噪音太大,
或者我們的敏銳性異於常人,就可能會受到這些雜訊的干擾,
聽到別的東西。
所以如果是要做很精準的認識的話,
用 foobar2000 來產生單一頻率的訊號會更適合,
自由度也更高。
另外,網站上放的檔案開始跟結束會產生 pulse 的「啪」的一聲,
這種聲音是全頻段都有訊號能量的聲音,從低到高頻連成一直線,
所以一定會聽到。
另外由於 mp3 壓縮的關係,會產生 post-echo,
有時候我們會聽到一些奇怪的異音,
譬如說 18.8KHz 這個檔案,不知道什麼原因,
右聲道 pulse 會殘留比較久,
於是在 4KHz 處就會產生一個很明顯聲音,
這個聲音反而是比較低的高頻,
不過這個聲音跟測試的 18.8KHz 沒有關係,
測試檔案中主要的測試訊號都是一直持續到檔案結束,
而不是在中間出現一下下而已。
越往高頻的聲音一定是越來越高,或者說越來越"細",
或者說越來越"緻密",所以如果我們聽到很大一塊粗糙的聲音,
那一定是在中低頻發生了什麼問題。
史密施提 寫:很奇怪勒我的桌上型喇叭才2千多可以聽到21.1kHz
7千多的耳機只能聽到17.7kHz????
是怎摸回事阿
有三種可能:
1. 你的喇叭在 21.1KHz 發出的音壓比較強,
而耳機在 21.1KHz 的音壓比較弱,
所以喇叭比較容易聽到 21.1KHz 的聲音,
但是這不代表喇叭就比較好,
也許是喇叭的高音單體在 21KHz 左右有腔共振,
所以高頻會隆起一大片特別強,
耳機雖然聽不到,但是也許耳機的高頻表現才是自然的。
2. 你的喇叭有很大的 IMD 失真,
在發出 21.1KHz 的時候會同時產生其他比較低的高頻失真,
所以你聽到的聲音並不是 21.1KHz,而是譬如說 10.5KHz,
或者 5.25KHz 的聲音,而耳機反而品質比較好,IMD 失真比較小,
所以你聽不到很明顯的聲音。
3. 你的喇叭高頻表現是正常的,而七千元的耳機爛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