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紐因(Yehudi Menuhin)是本世紀最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我一直喜歡他那種比較自由花稍的反傳統風格。當他逝世,我重新逐一聆聽他的唱片,不無感觸。尤其是聽到那一張他一九三四年所錄的莫札特之〈愛德蕾德小提琴協奏曲〉,感歎之餘,更不禁啞然失笑起來。
〈愛德蕾德小提琴協奏曲〉,除了曼紐因的演奏錄音外,已幾乎再也找不到了。它是所謂的「偽造音樂」裡最著名的曲目,其中頗多公案。
本世紀初,歐洲出現了兩位極有才華的小提琴演奏家,一個是奧地利的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另一個則是法國的卡薩德蘇斯(Marins Casadesus)。他們都不僅琴藝高超,而且亦擅作曲,克萊斯勒自己所寫的獨奏小品如〈愛之喜〉、〈愛之悲〉,早已家喻戶曉。但除了自己署名的曲目外,他也寫了許多偽託古人之作。最著名的乃是他冒名寫過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到了老年,他才承認那些冒名之作都出自他的手筆。
克萊斯勒的偽託古人,算得上是作假,但其嚴重性卻比不上卡薩德蘇斯。卡薩德蘇斯於一九三○年宣稱發現了一首莫札特的小提琴協奏曲,他並說該曲是一七七六年莫札特十歲時所作,獻曲的對象是路易十五的女兒愛德蕾德公主(Adelaide),遂名為〈愛德蕾德小提琴協奏曲〉。
對於卡薩德蘇斯的「發現」,當時的樂壇都很好奇,但他卻始終拒絕提出手稿供人研究,因而大家都對這個作品半信半疑。但因該曲寫得中規中矩,而且確有莫札特的風味,因而當時的演奏家頗喜歡演奏。一九三四年,曼紐因才十七歲,跟隨著這樣的潮流,遂替 EMI 唱片公司演奏並錄製了這首曲子。到了一九七七年,卡薩德蘇斯才承認乃是他冒名之作。從那個時候起,似乎已沒有任何大演奏家再演奏過這個曲目。
因此,EMI唱片公司將曼紐因的老錄音重新發行,實在是對大師的褻瀆。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曼紐因演奏這首「偽造音樂」時年方十七,縱使有看走眼之譏,但在那個時代,其他演奏家演奏過該曲者頗不乏其人。他演奏的這首協奏曲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過錯,反而是因為他的舊錄音,今天的我們才可以聽到已極難再聽到的「偽造音樂」了。
所有的藝術創作都有贗品存在。藝術創作最可貴的乃是風格之創造,當某一種風格出現,後繼者即很容易依樣畫葫蘆的模仿或偽造。聆聽〈愛德蕾德小提琴協奏曲〉,它簡直比莫札特還像莫札特。但像又怎麼樣?有關莫札特的「偽造音樂」多達四百首左右,每首都很像莫札特,但無論多麼像,它們終究不是莫札特!
==============
這篇是在南方朔電子報轉貼的,我對古典樂閱歷不深,看到這篇文章才知道連樂曲都有人冒名模仿,轉貼上來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