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OP耳擴
發表於 : 週日 5月 05, 2002 5:09 am
2001年1月,我的First HP -- M1入手。
同年2月,參考Fred Peng發表於DZ的線路,耳擴零號機完成。
同年3月,耳擴零號機於實驗中暴走,First HP重創。耳擴零號機入庫封存。
同年4月,Second HP -- M PRO入手。記取零號機的教訓,開始著手"拼裝"耳擴一號機。
同年5月,搭載全新的3OP設計(:mad::mad::cold::cold:),耳擴一號機prototype完成。
〈於是耳擴一號機和Second HP,開始過著慘無人道,實驗室的白老鼠生活〉
﹝無能總監:你們兩個的同調率再不給我提升,就準備給我進實驗室大部分解!:?::?::?:﹞
2002年5月,S裝備和D裝備搭載完成,耳擴一號機計畫落幕。
== 完 ==
﹝ㄟ... 都有prototype了,那量產機呢?﹞
﹝你這笨蛋,故事掰完就算了,還量產個屁?你有看過哪部鋼彈演到機型正式量產嗎(偷料版不算)?沒給你因為過載而爆頭就要偷笑了,最好是隨著小行星衝入大氣圈,那就更華麗了 :cold::cold:﹞
好,不扯了,言歸正傳。
耳擴一號機從雛型完成到現在,玩了也差不多一年。
雖然只是典型的3OP架構,但其中大大小小的修改,像是線路架構的變更、零件數值的調整... 等等,不下五十次。
也算是熟悉到一定的程度了吧?我很高興這一年玩下來的心得,應用到前級和後級上去,竟然能使我的喇叭系統,聽起來有M PRO目前表現的七~八成功力。
一則以喜,一則以悲。
高興的是喇叭系統的表現,真的有長足的進步,連自稱耳朵很鈍的朋友,聽了都很訝異;
可悲的是,看來M PRO還有不少實力沒被我挖堀出來,有待加強。
(那天她帶死黨來,原本她很興高采烈的要介紹M PRO給死黨見識見識,結果自己聽了聽,對我說"我們還是聽喇叭就好了,不會差太多,而且空間感好又不會有壓迫感,舒服多了... " :cry::cry: )
於是這幾天把訊源選擇和開機延遲電路加上去,趁這個機會把一號機的計畫結束掉。也許以後有空該換換跑道,才會有更進一步的突破。
我不懂真空管,對電子電路只有很粗淺的基本知識,所挑OP下手。
也許玩OP在某些方面,和玩管子有點相像。在既定的大架構下,從適用、可以正常工作的OP中,找出自己喜愛的音色;或是為了特定的OP,適度調整線路架構、零值數值搭配,看其表現是否合乎自己的預期... 是這樣子的嗎?
總之,算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在這裡POST出來,當成一個紀念吧!
<img src="http://ns.hgiga.com/~bomber/misc/3OP/DSCN1867-cr.jpg" border=0>
左邊為電源,用的是PCM的FAN-101。耳擴PCB的本體,只佔了不到一半的case空間。
原本有打算改成並聯式穩壓,但幾經評估後,還是作罷。
DR大的OSCON寄到後,應該會稍微進補一下。
那一堆綠色的線,只是relay/電源燈/開關的連接線。
<img src="http://ns.hgiga.com/~bomber/misc/3OP/DSCN1868-cr.jpg" border=0>
這是PCB本體。
右上角為輸入端,端子台下方的兩顆OP,為輸入buffer(OPA627AP)。
右下角為cross-feed等化線路,兩顆relay是做bypass用的。
中上為5V的電源,供應給所有relay和電源LED使用。因為DZ的小饅頭變壓器,另外有9V-0-9V的輸出,空著也是空著,所以我把它獨立出來,順便減輕正電源端的負擔。
再往左邊一點的四顆OP,從上而下分別是﹝左聲道 放大級(AD797BN) - DC Servo(OPA627BP),右聲道 放大級 - DC Servo﹞
最左邊頭戴散熱片的,則是輸出buffer,我用的是AD811。
大架構就是 ﹝輸入﹞->﹝等化線路/bypass﹞->﹝輸入buffer﹞->﹝放大級﹞->﹝輸出buffer﹞->﹝輸出﹞
紅色部分為DC Servo涵蓋的範圍,DC Servo的輸入為輸出buffer的輸出端,輸出為放大級的負迴授。
原本等化線路,是擺在輸入buffer和放大級之間,但因為我使用的是10K的VR,對等化效果的影響太大,所以移到輸入buffer之外。等化線路部分,相當於有近200K的輸入阻抗,還不算太低。
輸出buffer的部分,之前在零號機時,是用BUF04。但因為BUF04沒有短路保護,在一次的意外之下,一個聲道的BUF04掛了,10V的直流輸出,M1也跟著遭殃,掛了一邊的振膜,幸好送修之後有搶救回來。
後來承蒙了JamesT贈送了兩顆BUF634,和AD811相互比較之下,覺得BUF634的聲音有點偏硬,不太適合推M PRO,所以最後選擇了AD811當輸出buffer。
放大級選用AD797,除了特性好,聲音不錯之外,有很大的原因,也是為了調和M PRO的聲音表現。
為了實驗拆裝方便,連OP包銅箔的接地線,也使用端子台。
電阻我慣用philips 0.6W,理由無它,品質還可以,一顆三元,玩起來不會太心疼。只有1/4W的大小,臨時要空降也比較好安插位置。
電容還是用philips。不是我有品牌偏好,而是在新竹能買到比較好一點的,大概也只有philips了,湊合著用吧!還有一定的水準。
另外可以看到,OP旁路電容,都是10uF鉭質//0.1uF。
我原本認為,像輸出buffer這樣比較秏電的才需要加並大容量電容,於是其它OP單純只有使用0.1uF。
有次閒來無事,原只是要幫AD797加並較大容量電容,後來索性全都加了。結果聲音的改善幅度,令我訝異,整體表現厚實好多,聲音的質感有很大的進步。
<img src="http://ns.hgiga.com/~bomber/misc/3OP/DSCN1869-cr.jpg" border=0>
<img src="http://ns.hgiga.com/~bomber/misc/3OP/DSCN1872-cr.jpg" border=0>
上圖是訊源選擇,下圖是開機延遲開關。
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這都是後來才加上去的,原先並沒有這樣的規劃。
一開始認為只要一組輸入就夠了,但是這一年用下來,還是覺得有兩組選擇比較方便。不過PCB上沒空間,那乾脆把relay用AB膠秥到背板上去好了。由於只要兩組輸入,這樣弄感覺也還不錯。
因為我習慣是,沒使用中的RCA端子,和系統是完全斷開的,連共地也不要,所以我使用了兩個relay來切換。
開機延遲線路也是違章建築,relay就直接秥在PCB上,NE555及相關零件,跟著搭在relay上面。
之前為了寶貝耳機不受開/關機脈衝的荼毒,總是乖乖的在開機後/關機前,插拔耳機,現在終於可以放輕鬆點了。
這個延遲開關的效果比我預期的好,在動作時,接點的開合,並不會在耳機產生任何"啵"的雜音,我很滿意。
原本用的是1M的電阻配10uF的電容,預估會有7~8秒的延遲時間,沒想到竟然延了近12秒,於是加並一顆1M上去,把延遲時間減到6秒左右。
以上... 我的耳擴一號機,大概就是這樣吧?
<img src="http://ns.hgiga.com/~bomber/misc/3OP/DSCN1875-cr.jpg" border=0>
由 Bomber 於 05/05/2002 12:40:04 修改
同年2月,參考Fred Peng發表於DZ的線路,耳擴零號機完成。
同年3月,耳擴零號機於實驗中暴走,First HP重創。耳擴零號機入庫封存。
同年4月,Second HP -- M PRO入手。記取零號機的教訓,開始著手"拼裝"耳擴一號機。
同年5月,搭載全新的3OP設計(:mad::mad::cold::cold:),耳擴一號機prototype完成。
〈於是耳擴一號機和Second HP,開始過著慘無人道,實驗室的白老鼠生活〉
﹝無能總監:你們兩個的同調率再不給我提升,就準備給我進實驗室大部分解!:?::?::?:﹞
2002年5月,S裝備和D裝備搭載完成,耳擴一號機計畫落幕。
== 完 ==
﹝ㄟ... 都有prototype了,那量產機呢?﹞
﹝你這笨蛋,故事掰完就算了,還量產個屁?你有看過哪部鋼彈演到機型正式量產嗎(偷料版不算)?沒給你因為過載而爆頭就要偷笑了,最好是隨著小行星衝入大氣圈,那就更華麗了 :cold::cold:﹞
好,不扯了,言歸正傳。
耳擴一號機從雛型完成到現在,玩了也差不多一年。
雖然只是典型的3OP架構,但其中大大小小的修改,像是線路架構的變更、零件數值的調整... 等等,不下五十次。
也算是熟悉到一定的程度了吧?我很高興這一年玩下來的心得,應用到前級和後級上去,竟然能使我的喇叭系統,聽起來有M PRO目前表現的七~八成功力。
一則以喜,一則以悲。
高興的是喇叭系統的表現,真的有長足的進步,連自稱耳朵很鈍的朋友,聽了都很訝異;
可悲的是,看來M PRO還有不少實力沒被我挖堀出來,有待加強。
(那天她帶死黨來,原本她很興高采烈的要介紹M PRO給死黨見識見識,結果自己聽了聽,對我說"我們還是聽喇叭就好了,不會差太多,而且空間感好又不會有壓迫感,舒服多了... " :cry::cry: )
於是這幾天把訊源選擇和開機延遲電路加上去,趁這個機會把一號機的計畫結束掉。也許以後有空該換換跑道,才會有更進一步的突破。
我不懂真空管,對電子電路只有很粗淺的基本知識,所挑OP下手。
也許玩OP在某些方面,和玩管子有點相像。在既定的大架構下,從適用、可以正常工作的OP中,找出自己喜愛的音色;或是為了特定的OP,適度調整線路架構、零值數值搭配,看其表現是否合乎自己的預期... 是這樣子的嗎?
總之,算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在這裡POST出來,當成一個紀念吧!
<img src="http://ns.hgiga.com/~bomber/misc/3OP/DSCN1867-cr.jpg" border=0>
左邊為電源,用的是PCM的FAN-101。耳擴PCB的本體,只佔了不到一半的case空間。
原本有打算改成並聯式穩壓,但幾經評估後,還是作罷。
DR大的OSCON寄到後,應該會稍微進補一下。
那一堆綠色的線,只是relay/電源燈/開關的連接線。
<img src="http://ns.hgiga.com/~bomber/misc/3OP/DSCN1868-cr.jpg" border=0>
這是PCB本體。
右上角為輸入端,端子台下方的兩顆OP,為輸入buffer(OPA627AP)。
右下角為cross-feed等化線路,兩顆relay是做bypass用的。
中上為5V的電源,供應給所有relay和電源LED使用。因為DZ的小饅頭變壓器,另外有9V-0-9V的輸出,空著也是空著,所以我把它獨立出來,順便減輕正電源端的負擔。
再往左邊一點的四顆OP,從上而下分別是﹝左聲道 放大級(AD797BN) - DC Servo(OPA627BP),右聲道 放大級 - DC Servo﹞
最左邊頭戴散熱片的,則是輸出buffer,我用的是AD811。
大架構就是 ﹝輸入﹞->﹝等化線路/bypass﹞->﹝輸入buffer﹞->﹝放大級﹞->﹝輸出buffer﹞->﹝輸出﹞
紅色部分為DC Servo涵蓋的範圍,DC Servo的輸入為輸出buffer的輸出端,輸出為放大級的負迴授。
原本等化線路,是擺在輸入buffer和放大級之間,但因為我使用的是10K的VR,對等化效果的影響太大,所以移到輸入buffer之外。等化線路部分,相當於有近200K的輸入阻抗,還不算太低。
輸出buffer的部分,之前在零號機時,是用BUF04。但因為BUF04沒有短路保護,在一次的意外之下,一個聲道的BUF04掛了,10V的直流輸出,M1也跟著遭殃,掛了一邊的振膜,幸好送修之後有搶救回來。
後來承蒙了JamesT贈送了兩顆BUF634,和AD811相互比較之下,覺得BUF634的聲音有點偏硬,不太適合推M PRO,所以最後選擇了AD811當輸出buffer。
放大級選用AD797,除了特性好,聲音不錯之外,有很大的原因,也是為了調和M PRO的聲音表現。
為了實驗拆裝方便,連OP包銅箔的接地線,也使用端子台。
電阻我慣用philips 0.6W,理由無它,品質還可以,一顆三元,玩起來不會太心疼。只有1/4W的大小,臨時要空降也比較好安插位置。
電容還是用philips。不是我有品牌偏好,而是在新竹能買到比較好一點的,大概也只有philips了,湊合著用吧!還有一定的水準。
另外可以看到,OP旁路電容,都是10uF鉭質//0.1uF。
我原本認為,像輸出buffer這樣比較秏電的才需要加並大容量電容,於是其它OP單純只有使用0.1uF。
有次閒來無事,原只是要幫AD797加並較大容量電容,後來索性全都加了。結果聲音的改善幅度,令我訝異,整體表現厚實好多,聲音的質感有很大的進步。
<img src="http://ns.hgiga.com/~bomber/misc/3OP/DSCN1869-cr.jpg" border=0>
<img src="http://ns.hgiga.com/~bomber/misc/3OP/DSCN1872-cr.jpg" border=0>
上圖是訊源選擇,下圖是開機延遲開關。
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這都是後來才加上去的,原先並沒有這樣的規劃。
一開始認為只要一組輸入就夠了,但是這一年用下來,還是覺得有兩組選擇比較方便。不過PCB上沒空間,那乾脆把relay用AB膠秥到背板上去好了。由於只要兩組輸入,這樣弄感覺也還不錯。
因為我習慣是,沒使用中的RCA端子,和系統是完全斷開的,連共地也不要,所以我使用了兩個relay來切換。
開機延遲線路也是違章建築,relay就直接秥在PCB上,NE555及相關零件,跟著搭在relay上面。
之前為了寶貝耳機不受開/關機脈衝的荼毒,總是乖乖的在開機後/關機前,插拔耳機,現在終於可以放輕鬆點了。
這個延遲開關的效果比我預期的好,在動作時,接點的開合,並不會在耳機產生任何"啵"的雜音,我很滿意。
原本用的是1M的電阻配10uF的電容,預估會有7~8秒的延遲時間,沒想到竟然延了近12秒,於是加並一顆1M上去,把延遲時間減到6秒左右。
以上... 我的耳擴一號機,大概就是這樣吧?
<img src="http://ns.hgiga.com/~bomber/misc/3OP/DSCN1875-cr.jpg" border=0>
由 Bomber 於 05/05/2002 12:40:04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