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fly 寫:個人覺得這篇寫的太過武斷,如登峰造極?性能無與倫比?完美?前無古人?極致?AT的音染才是"正確"的聲音?....
過於美化,反讓這篇評論失去參考性.....
不不不... 這是寫文宣時很好的參考文章.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palchiu 寫:highfly 寫:個人覺得這篇寫的太過武斷,如登峰造極?性能無與倫比?完美?前無古人?極致?AT的音染才是"正確"的聲音?....
過於美化,反讓這篇評論失去參考性.....
不不不... 這是寫文宣時很好的參考文章.![]()
![]()
palchiu 寫:highfly 寫:個人覺得這篇寫的太過武斷,如登峰造極?性能無與倫比?完美?前無古人?極致?AT的音染才是"正確"的聲音?....
過於美化,反讓這篇評論失去參考性.....
不不不... 這是寫文宣時很好的參考文章.![]()
![]()
teamJDK 寫:狂人 寫:teamJDK 寫:其實有不少流行音樂錄得蠻不錯的,譬如說狂人兄提的 Alison Krauss 等等,可能是我對流行的定義蠻寬鬆的,不是古典爵士就是流行,所以才會覺得流行音樂錄得不錯也還不少![]()
我是把我聽的那些列為鄉村/藍草
我不聽流行啊~~~~
對啊,其實是鄉村/藍草沒錯,是我亂分類
highfly 寫:個人覺得這篇寫的太過武斷,如登峰造極?性能無與倫比?完美?前無古人?極致?AT的音染才是"正確"的聲音?....
過於美化,反讓這篇評論失去參考性.....
kevin218w 寫:palchiu 寫:highfly 寫:個人覺得這篇寫的太過武斷,如登峰造極?性能無與倫比?完美?前無古人?極致?AT的音染才是"正確"的聲音?....
過於美化,反讓這篇評論失去參考性.....
不不不... 這是寫文宣時很好的參考文章.![]()
![]()
引言: 耳機裡的新浪潮(八)頂尖對決,你是王嗎? 文:林家樑
雖然ATH-AD2000是鐵三角於2004年推出的旗艦款,而當今新旗艦ATH-5000業已問世,但在本刊實測的結果認為:以C/P值而論,ATH-AD2000在各方面的平均表現,仍穩居鐵三角於本價位中最值得推薦的頂級耳機。
AD2000 贏了![]()
![]()
![]()
![]()
![]()
ATH耳機的一大特點,阻抗很低。說起來市面上要能輕鬆推動ATH耳機而不失真的,少之又少,多數的耳機擴大機接上這麼重的負載,諧波失真立即大幅增加。好一點的耳擴產生以偶次諧波為主的失真,聽起來就會相當有「味道」,若是產生奇次諧波聲音則會變得刺耳不堪了,這些都很容易成為ATH耳機所謂「音染」的由來。
AT-HA5000則是耳機擴大機中難得的佼佼者,驅動力道超強,在30Ω的重載之下還有極低的失真,與無敵的超低雜訊,不論任何價位都幾乎找不到對手。HA-5000大概也是推動ATH耳機的終極選擇,在HA-5000的推動下W5000的Tonal Balance是非常準確的,包括了泛音結構、播放STAX假人頭錄音的優異定位與開闊感,其擬真的程度大幅拋開多數的耳機。
EX-S 寫:liuchengdar 寫:狂人 寫:我覺得大家的喜好不同,ATH耳機不錯,耳擴也不錯,這個也不用我或其他人贅述。
只是ATH耳機音色才正確就有點好笑了...
那我看很多錄音師狂愛AKG耳機,他們耳朵一定是哪邊歪了一邊,耳朵塞了蛤仔肉才會買AKG的
這好笑 ^^"
在AA...小弟不是很喜歡看這類型太歌功頌德的\\"類廣告"PO文~
看來我認識很多歪頭人,
或是使用HP-1000的另類歪頭人...![]()
ATH耳機我聽過不多...不敢評論
但可以確定的是,
國內外沒聽過有哪些古典音樂的錄音師會使用ATH的耳機來錄音...
看過多年的mix , recording等雜誌...
ath也從未出現在上頭過....
shimmer 寫:ATH耳機的一大特點,阻抗很低。說起來市面上要能輕鬆推動ATH耳機而不失真的,少之又少,多數的耳機擴大機接上這麼重的負載,諧波失真立即大幅增加。好一點的耳擴產生以偶次諧波為主的失真,聽起來就會相當有「味道」,若是產生奇次諧波聲音則會變得刺耳不堪了,這些都很容易成為ATH耳機所謂「音染」的由來。
AT-HA5000則是耳機擴大機中難得的佼佼者,驅動力道超強,在30Ω的重載之下還有極低的失真,與無敵的超低雜訊,不論任何價位都幾乎找不到對手。HA-5000大概也是推動ATH耳機的終極選擇,在HA-5000的推動下W5000的Tonal Balance是非常準確的,包括了泛音結構、播放STAX假人頭錄音的優異定位與開闊感,其擬真的程度大幅拋開多數的耳機。
好像越描越黑了
耳機的情況應該是阻抗越低越好推吧
從沒人聽過 ATH 的耳機比別家難推的說法
看來高傳真真的不太懂耳機
hifihivi 寫:EX-S 寫:liuchengdar 寫:狂人 寫:我覺得大家的喜好不同,ATH耳機不錯,耳擴也不錯,這個也不用我或其他人贅述。
只是ATH耳機音色才正確就有點好笑了...
那我看很多錄音師狂愛AKG耳機,他們耳朵一定是哪邊歪了一邊,耳朵塞了蛤仔肉才會買AKG的
這好笑 ^^"
在AA...小弟不是很喜歡看這類型太歌功頌德的\\\\\"類廣告"PO文~
看來我認識很多歪頭人,
或是使用HP-1000的另類歪頭人...![]()
ATH耳機我聽過不多...不敢評論
但可以確定的是,
國內外沒聽過有哪些古典音樂的錄音師會使用ATH的耳機來錄音...
看過多年的mix , recording等雜誌...
ath也從未出現在上頭過....
錄音不只是古典音樂、爵士音樂才稱得上「錄音」。現在的古典是過去的流行。對於任何樂種我們都應該抱持開放的心靈去看待,當然個人有樂種的好惡在所難免,但我一向不認為聽搖滾的就該笑聽古典的矯揉造作,聽古典的要鄙視,聽棒棒堂的小弟弟、小妹妹又致無知
另外,我翻了我手邊的Sound on Sound、recording等雜誌,別說ATH、壓根看不到HD650、K701、Shure等耳機,所以我能反過來說這些耳機通通聲音不正確?顯然是說不通的,錄音室耳機有錄音式耳機要求的標準,不過造訪過台灣各大錄音室後,您可能會對所謂「錄音室級」的想像破滅...(今天我還特地問了中廣的同學,Kiss Radio的學弟,只因為有版友指引我要知道何謂正確,請去看看錄音室跟電台用什麼耳機就好」
但話說回來,整個錄音過程,即便是古典錄音,從麥克風收音到最後的Mastering,中間不曉得做了多少「加料」、「修飾」,這些手段沒有對錯,只有好壞。
關於「正確」,關主編有提出他的解釋在他自己的文章。而我以樂團樂手,錄音室工作者,兼雜誌編輯的多重身份與角度看待「聲音」,我有自己對於何謂「正確」的看法,相信大家也有類似的看法跟思考,不妨藉這個機會好好討論。
不過我的一些看法,其實已經在BLOG說了很多。相信有些人會有所不認同,不認同是好的,意見正是要在理性與非理性間撞擊方有進步的可能。
忽然想起,某次我在某個場合聆聽著千萬音響,前輩對著YG測試片最後一首電吉他的刷CHORD開頭說:「這個聲音現在才是對的」。我當下懷疑著:「您彈過電吉他嗎?您知道吉他Tone有多少嗎 ?同一把吉他在不同空間,不同溼度,不同麥克風下,不同麥克風前級,不同DA/AD下,會有多少變化嗎?最後的錄音結果就是對的?」
我在BLOG有回到,某個程度上,我認為:「聲音只是種選擇,每個人選擇他想聽到的聲音,就跟每個人選擇他相信的政論節目,他相信的店家,他相信的歷史一樣。」
Cheers!!
Tzara
狂人 寫:那位林先生又在說他的另外一個工作領域會碰到跟錄音相關的東西...
我很懷疑是不是目前流行樂的錄音/混音/後製團隊啊,像是SHE之流的團體所倚賴的錄音與後製...
嗯,有用過像樣一點的器材聽過他們的音樂就會覺得...
嗯,該買個畚箕來把剛剛掉滿地的雞皮疙瘩掃一掃了...
shimmer 寫:ATH耳機的一大特點,阻抗很低。說起來市面上要能輕鬆推動ATH耳機而不失真的,少之又少,多數的耳機擴大機接上這麼重的負載,若是產生奇次諧波聲音則會變得刺耳不堪了,這些都很容易成為ATH耳機所謂「音染」的由來。
AT-HA5000則是耳機擴大機中難得的佼佼者,驅動力道超強,在30Ω的重載之下還有極低的失真,與無敵的超低雜訊,不論任何價位都幾乎找不到對手,其擬真的程度大幅拋開多數的耳機。
好像越描越黑了
耳機的情況應該是阻抗越低越好推吧
從沒人聽過 ATH 的耳機比別家難推的說法
看來高傳真真的不太懂耳機
hifihivi 寫:狂人 寫:那位林先生又在說他的另外一個工作領域會碰到跟錄音相關的東西...
我很懷疑是不是目前流行樂的錄音/混音/後製團隊啊,像是SHE之流的團體所倚賴的錄音與後製...
嗯,有用過像樣一點的器材聽過他們的音樂就會覺得...
嗯,該買個畚箕來把剛剛掉滿地的雞皮疙瘩掃一掃了...
敢問您所謂像樣一點的器材是?似乎狂人先生也挺懂錄音工程,也挺了解錄音室或者電台、Studio都用什麼系統、耳機?如果您真的了解,敝人在下願意與您討論相關議題,若非,我可以告訴您,全世界最昂貴、最頂級的錄音器材、系統、Console,台灣所擁有的密度最高。
擁有那麼好的器材,結果台灣各種音樂的「錄音」結果是?「音樂性」是?「創作靈光」是?
其實這是另外個話題了,錄音、音響都是手段,器材都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話說回來,我也不怎麼聽流行音樂,但我尊重他們,也尊重他們的歌迷,更尊重他們的瘋狂追星行為。
人應該學會包容不同聲音的意見。
Cheers!
Tzara
狂人 寫:hifihivi 寫:狂人 寫:那位林先生又在說他的另外一個工作領域會碰到跟錄音相關的東西...
我很懷疑是不是目前流行樂的錄音/混音/後製團隊啊,像是SHE之流的團體所倚賴的錄音與後製...
嗯,有用過像樣一點的器材聽過他們的音樂就會覺得...
嗯,該買個畚箕來把剛剛掉滿地的雞皮疙瘩掃一掃了...
敢問您所謂像樣一點的器材是?似乎狂人先生也挺懂錄音工程,也挺了解錄音室或者電台、Studio都用什麼系統、耳機?如果您真的了解,敝人在下願意與您討論相關議題,若非,我可以告訴您,全世界最昂貴、最頂級的錄音器材、系統、Console,台灣所擁有的密度最高。
擁有那麼好的器材,結果台灣各種音樂的「錄音」結果是?「音樂性」是?「創作靈光」是?
其實這是另外個話題了,錄音、音響都是手段,器材都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話說回來,我也不怎麼聽流行音樂,但我尊重他們,也尊重他們的歌迷,更尊重他們的瘋狂追星行為。
人應該學會包容不同聲音的意見。
Cheers!
Tzara
第一,你的中文閱讀能力實在太差,我說好一點的器材是泛指這裡一般家用的器材,一般使用者用好一點的器材聽他們的CD就可以聽得很清楚。當年用 BeyerDynamic DT-880 就很清楚的聽到 SuperStar 片裡面過度處理的聲音,切削的人聲,糊濛濛的低頻。要聽更扯的還有光良有些歌曲裡面連電源哼聲都免費贈送。
然後你就開始說台灣錄音器材多好... 基本上沒人說台灣錄音器材差,只是台灣很多錄出來的品質差而已。唱出來的品質差而已。
意見是意見,事實是事實。那些追星者其實並沒有弄清楚他們追求的是聲音還是形象,搞不清楚狀況的人,要怎麼尊重? 說某某某唱歌很好聽,可是怎麼都看到演出時都一直對嘴,CD混音混到樂器淹沒人聲... 請問樂器都把人聲蓋掉了,要怎樣聽他唱歌有多好聽? 喜歡這個人與這個人的形象,跟這個人做出來的音樂是不是像樣的東西,這是完全兩回事的。
我可以說我完全尊重他們喜好誰的權利,只是如果耳朵木到入木三分,那要別人怎麼去認同他們的聽感?
為了目的雖然有些人可以不擇手段,但是卻有更多人為了手段而忘了原來的目的是什麼。
hifihivi 寫:狂人 寫:hifihivi 寫:狂人 寫:那位林先生又在說他的另外一個工作領域會碰到跟錄音相關的東西...
我很懷疑是不是目前流行樂的錄音/混音/後製團隊啊,像是SHE之流的團體所倚賴的錄音與後製...
嗯,有用過像樣一點的器材聽過他們的音樂就會覺得...
嗯,該買個畚箕來把剛剛掉滿地的雞皮疙瘩掃一掃了...
敢問您所謂像樣一點的器材是?似乎狂人先生也挺懂錄音工程,也挺了解錄音室或者電台、Studio都用什麼系統、耳機?如果您真的了解,敝人在下願意與您討論相關議題,若非,我可以告訴您,全世界最昂貴、最頂級的錄音器材、系統、Console,台灣所擁有的密度最高。
擁有那麼好的器材,結果台灣各種音樂的「錄音」結果是?「音樂性」是?「創作靈光」是?
其實這是另外個話題了,錄音、音響都是手段,器材都是死的,人才是活的。
話說回來,我也不怎麼聽流行音樂,但我尊重他們,也尊重他們的歌迷,更尊重他們的瘋狂追星行為。
人應該學會包容不同聲音的意見。
Cheers!
Tzara
第一,你的中文閱讀能力實在太差,我說好一點的器材是泛指這裡一般家用的器材,一般使用者用好一點的器材聽他們的CD就可以聽得很清楚。當年用 BeyerDynamic DT-880 就很清楚的聽到 SuperStar 片裡面過度處理的聲音,切削的人聲,糊濛濛的低頻。要聽更扯的還有光良有些歌曲裡面連電源哼聲都免費贈送。
然後你就開始說台灣錄音器材多好... 基本上沒人說台灣錄音器材差,只是台灣很多錄出來的品質差而已。唱出來的品質差而已。
意見是意見,事實是事實。那些追星者其實並沒有弄清楚他們追求的是聲音還是形象,搞不清楚狀況的人,要怎麼尊重? 說某某某唱歌很好聽,可是怎麼都看到演出時都一直對嘴,CD混音混到樂器淹沒人聲... 請問樂器都把人聲蓋掉了,要怎樣聽他唱歌有多好聽? 喜歡這個人與這個人的形象,跟這個人做出來的音樂是不是像樣的東西,這是完全兩回事的。
我可以說我完全尊重他們喜好誰的權利,只是如果耳朵木到入木三分,那要別人怎麼去認同他們的聽感?
為了目的雖然有些人可以不擇手段,但是卻有更多人為了手段而忘了原來的目的是什麼。
第一之外的第二呢?怎麼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有始無終?
問您所謂像樣的是什麼?以及問號後關於錄音式器材的問題是兩個問題,兩個主題,您要併在一起聯想是您如何閱讀的心證自由,但看您老是愛以否定、咒罵(如臭嘴,耍嘴皮之累)的非理性話語,真不曉得該不該繼續跟你理性的問答。
但我相信愛好音樂的人,品格不至於太差吧?看您也不是廳宗教崇拜的黑金、死金、哥德的,應該只是表面的狂霸了。
你舉出個人的例子正是錄音師使用耳機的最常用徒:利用耳機來抓蟲。
但不同錄音師,不同需求,不同音樂類型使用不同耳機,都有不同效果,沒有哪個是絕對正確,只有符合創作者想要的就是正確。至於發燒友想要的正確又是什麼呢?眾說紛紜吧!
但我還是得反問您在本刊BLOG附和著說:多數電台跟錄音室用的耳機就是正確!真是如此?您是指哪家錄音室,哪家電台?您舉例吧,我可以查出他們用的系統是哪些的,請讓我了解您說的正確是什麼?
或者您可以提出您對於何謂「正確」的看法。
流行音樂唱得好或壞,錄得好或壞,該支持族群有他們聽音樂的方式,也沒有對錯,也無須嘲笑他們木耳或者無知。
懂得聽音響,聽耳機,其實一點也不是件快樂的事情,回頭想想,現在的固執與挑剔,往往讓我們失去了國小時候聆聽電台那方傳來粗糙雜訊夾雜音樂的純粹樂趣啊。
這又是另外種感觸了。
Weltschmerz!
k1985 寫:其實小弟也拜讀過貴刊"耳機裡的新浪潮"系列文以及本篇文章
(是在敝校圖書館看的,還請貴刊見諒)
對於文章轉貼到AA竟會引起如此撻伐深感意外
其實我想很多網兄上AA不就是為了看其他網兄所發表的心得文或是理性的討論嗎?
小弟不懂為什麼特定人士幾乎是逢本樓主的文必戰
似乎樓主背後的雜誌出版業背景就是一種原罪
使得樓主的文章就像現今政府所謂的統派媒體一樣
人人得而誅之
<恕刪>
至於本篇所謂那句音色正確的話
小弟從來沒有聽過音色正確應該是什麼樣子
但我想不論器材多乾淨無暇
到了我的耳中還是會染色的
染成我習慣聽的顏色
如同小弟認為我女朋友的聲音就如同黃鶯出谷般
即使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認為
若有人質疑我
我想我會誓死反對
因為他不是我
不知道我的感覺到底如何
但我會尊重他說每一句話的權利
以及給予理性討論的空間
因為這只不過是最基本的言論自由
<恕刪>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DavidOreda, Google [Bot], Google Feedfetcher 和 34 位訪客